近年来,湛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为抓手,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得到稳步提升,发展成果丰硕。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湛江职教总规模位居广东前列
近年来,湛江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不断创新高。湛江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市属公办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省属民办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有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46所,其中中职学校40所(含省属学校2所)、技工学校6所;被认定为国家示范学校的共3所(湛江技师学院、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湛江机电学校);国家重点学校7所、省重点学校5所。
本地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3776人(湛江幼专2477人、广东文理1129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2891人〔中职65433人(含省属8463人)、技工17458人〕,外送生源达7万人(扣除二年制学生数、流失学生数),湛江职业教育总规模位于广东前列。
高等职业教育教职工总数14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0人,生师比13.5:1。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总数3707人(不含技工,下同),其中专任教师2730人,生师比22.3:1 。专任教师中中职专业课教师166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042人,占比62.6%。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7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85个(不含技工),其中省重专业22个,市重专业39个。湛江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含升学)连续多年创新高,专业对口率和起薪点逐年提升,学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湛江职业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促进就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学谋划深耕内涵建设 创新驱动职教发展成效明显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湛江紧跟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谋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巩固水平、内涵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湛江职业教育发展以“普职比大体相当”为基础,巩固现有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补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短板”,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每年五月统一组织的系列招生宣传活动成果显著,年均吸引超过40家珠三角及外地中职院校参加。
在确保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招生规模的前提下,湛江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方面。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要求,2017年3月,湛江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湛江市高中阶段公办学校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湛府〔2017〕29号),全市现有43所市、县(市、区)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将撤并整合为23所,73所市、县(市、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将撤并整合为50所,撤并、整合后腾出的学校原则上用于举办义务教育或幼儿园,抓资源整合,优化湛江高中阶段教育布局,提高湛江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水平。
同时,湛江做好抓示范校建设,湛江有3所中职学校(财贸、机电、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有5所中职学校(财贸、机电、中医、卫生、农工商)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湛江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在全省各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示范校质量总体较高。
为规范管理湛江职业教育,湛江以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助推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位于湛江教育基地内的湛江第一所市属公办高等专科学校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已于2016年秋季开学。这是湛江高中职衔接的有效探索,对打通高中职升学通道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同时,构建湛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湛江实际,出台了《湛江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合格检查,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台账,严格实行招生准入制度;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把学习者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
多措并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湛江样本”
湛江各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已开展多年,在充分学习借鉴德国、英国和美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行(企)共建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开展技能培训等,满足湛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基层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努力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湛江样本”。
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全市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转型发展,根据产业发展合理布局职业教育的层次和专业结构。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湛江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湛江市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工作方案》、《湛江市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政府牵头,发改、教育、人社等部门定期发布产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预测、就业动态和专业布点情况,使学校在专业设置调整、学生专业选择、企业人才选用等方面能实现有机对接。严格落实职业教育各项补助扶持政策,使推进产教融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通过校地联席会议机制,协调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组织开展了首届驻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会,吸引全市近200家企业参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积极推进机电、商贸、医药、技工、农垦、幼教六大职教集团,把处在同一个产业链上不同层次的院校及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组建起来,促进院校与企业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
积极鼓励、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校企互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成:湛江机电学校数控、机电等专业将湛江德利化油器厂等企业的生产订单引入校内实训教学,实现实训教学过程与订单生产过程的对接;学校骨干教师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找准校企双赢的利益平衡结合点,鼓励职业院校强化主动服务产业意识,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通过制定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引导、激励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投资职业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专项发展基金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
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倒逼机制,促进院校和企业主动实现产教融合。对院校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由行业协会、企业作为第三方,独立承担评估院校办学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院校内部把专业实现产教融合的程度、教师成果转化、毕业生社会声誉等列入考核内容,加入考核力度。政府牵头,联合经信、人社等部门,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信用等级评估的重要依据。
引导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为湛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湛江始终把坚持职业院校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作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引导职业院校和企业精准对接、实现精准育人,让学校、学生、企业以及行业等相关方面凝聚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共同体,最终让学生实现“有尊严、更体面的高质量就业”,也为湛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保障。
引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精准对接。随着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推进,湛江对钢铁、石化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将非常大;为建设环北部湾科教创新中心和打造环北部湾“广东医健康走廊”,教育、医学类高级人才需求迫切,建立现代职业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湛江市开创大工业时代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是湛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湛江积极引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精准育人。如湛江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学校9所,成员行业企业32家,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共建“双元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宝钢湛江钢铁强大的人才储备基地,目前已有近500名学生毕业后进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工作,占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总员工的十分之一。
引导职业院校教学与生产精准对接。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精准对接,培养、训练学生掌握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例如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先后与深圳上园大酒店、樟树湾大酒店合作,在企业设立教学点,与企业共同制订培训计划和开发教材,共同培训企业员工;与遂溪县北坡职业高级中学、廉江塘篷中学等农村学校合作举办教学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湛江市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通过创办湛江卫生学校门诊部、湛江市寸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湛江安康护老院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自身的教学过程亦与临床实践相对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引导职业院校师生与项目精准对接。鼓励职业院校与项目精准对接,不断引进真实项目到课堂。粤剧、雷剧均是本地区独特的地方剧种,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深受群众欢迎。如湛江艺术学校开设了戏剧专业(粤剧、雷剧),积极对接地方精品文化项目,让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与成长。与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CTV南海影视基地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签约进行订单式培养。涌现出像黄伟坤、杨树光、容剑平等一批戏剧表演艺术家或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进个人,为湛江雷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湛江日报 张丽华 何涛)